湖南晒出2018年第一份环保“黑名单” 34企业因违法上榜
进入5月后,这种涨势仍在保持。
根据证监会4月7日发布的公告,并购重组委当日审核了两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其中,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有条件通过。(朱宝琛) 标签:重组|并购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
(朱宝琛) 标签:重组|并购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对于凯迪电力,证监会给出的条件是:请申请人补充完善并披露交易对方对标的公司相关林业资产未来业绩的补偿安排,并对林业资产未来经营风险进行充分提示。根据证监会4月7日发布的公告,并购重组委当日审核了两家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其中,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有条件通过。同时,请独立财务顾问、会计师、评估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此外,根据证监会公告,并购重组委将于4月13日审核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金飞达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的并购重组申请。
对于圣莱达并购重组被否的原因,证监会给出的意见是:本次重组构成借壳上市,标的公司会计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健全,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三十条的相关规定。宁波圣莱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获通过,这也是今年以来第11家并购重组申请被否的公司。今年3月,证监会高层在中关村调研时,就邀请互联网金融企业国内上市。
上述P2P中介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说,上市公司改名关系股价波动,更名时尤其需要慎重。对于未来的P2P业务,多伦股份亦无规划可言,主营业务亦未发生实质变化。部分上市公司更名极为频繁。
公开信息显示,自2015年1月以来,就有至少约1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类似更名。梳理历史情况不难发现,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是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造成主营业务变更,另一类则是主营业务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的更名。
此外,西部资源、浪莎股份、南通科技、深信泰丰也更名10次以上。2014年,也有180家上市公司更名。上述P2P中介人士说,以多伦股份为例,其计划中的新名称,知名度本身就高,现在经舆论传播之后,该公司曝光度大大增加,瞬间就出名了,就算改不成,也没什么损失,至少达到了炒作的目的。但从现阶段来看,不少企业还是在赶时髦,很难说对其本身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有些更名,不是为了做好主业,而是什么时髦就改什么,拼命去靠热点概念,最大程度博取眼球效应。计划改名的百圆裤业亦是如此。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超过10%。对于宝利来的更名,投资者戏言高大上、不认识。
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以来,决策层多次提起互联网企业国内上市的说法,更是刺激了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的热情。今年以来,最高决策层多次视察互联网行业,并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后,互联网金融也水涨船高。
多位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改名固然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借此进行市值管理、拉升股价,才是一些上市公司更名的真正原因。5月11日,受改名事件刺激,多伦股份开盘即封死涨停,报收于12.06元。
但既然主管部门都核准了,我们也没有办法。更名出于什么意图不好揣测,但肯定是有做股票的意思,否则就不会靠拢热点改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是比较反感的,基本不会参与。4月14日,熊猫烟花公告称,公司名将变更为熊猫金控,经营范围也变为以自有资产进行互联网产业的投资和管理。炒作热点上市公司为了业务发展,或者业务出现变化,进行更名都是正常的,也无可厚非。以熊猫烟花为例,该公司2012年以来即处于微利状态,2012年至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只有895万元、1266万元、125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多伦股份在4月29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未按规定披露信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主营业务情况不妙,更名就更有炒作意图,不能说没有市值管理的意图,P2P的利润反映在报表里是猴年马月的事,但这个行业本身属于热点,又是在牛市行情下,这样做可以迎合市场,把股价拉起来。而所谓匹凸匹,不过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门类——P2P的谐音。
在这些改名的上市公司里,可能也有一些是真想向互联网金融转型,但更多的是吸引眼球,至少那些把名字改得过于荒诞是出于这个目的。而百圆裤业自5月7日以来,股价涨幅也已超过15%,近日来更是连续两天涨停。
如科冕木业(002354.SZ)更名为天神娱乐,海隆软件(002195.SZ)改名为二三四五,宝利来(000008.SZ)改名为神州高铁。对于这种情况,市场也乐意配合,一些上市公司更名后,多数股价大幅上涨,甚至出现连续涨停。
虽然舆论对其改名颇多议论,但并不妨碍其股价上涨。对于多伦股份的改名,深圳某私募人士这样吐槽。实际上,上市公司更名的原因并不复杂。有些上市公司更名根本不严谨,就是为了炒作。
标签:上市|更名|涨停责任编辑:王华峰 王华峰。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便是原名湘鄂情的中科云网(002306.SZ).2013年以来,中科云网先是收购环保资产,失利后大肆购买互联网企业,试图转型大数据,但结果无一成功。
随着创投、上市公司、正规金融机构等各路资金持续涌入,P2P等互联网金融的热度持续上升,仅2015年,就有银之杰、大金重工等多家上市公司入股P2P平台。5月7日,国务院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研究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等政策。
多伦股份也不例外。但喧嚣过后,其经营越发困难,2013年和2014年连续巨亏,今年4月到期的债权也已违约。
在此之前,上市公司更名已屡见不鲜,而最多的更名次数更是多达十余次。而近期一些上市公司为向互联网金融靠近进行的改名,就属于第二种类型。实际上,上市公司基于发展需要,进行更名并不鲜见。2015年虽然还不到半年,据不完全统计,也有80余家上市公司更名。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类似情形同样层出不穷。5月3日,百圆裤业公告称,拟出资9000万元,增资深圳通拓科技有限公司,并持有后者9%股权。
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说,类似事情虽然显得有些荒唐,但也反映出了A股市场不理性和畸形的一面。现实利益除了赶时髦,上市公司更名也往往与现实利益联系在一起。
上述深圳某私募人士说,上市公司根据业务需要更名无可厚非,但如此更名,着实有些令人难以接受。随后,该公司宣布将更名为跨境通宝。